QingYu +

豆瓣FM(iOS 3.0)使用体会

豆瓣FM发布了全新设计的3.0版本,很多Feature不错:

使用中总结了一些体会,非常感性、毫无逻辑可言,看看就好:

##产品定位

豆瓣FM的产品定位,摘抄如下:

它简单、易用,熟悉每个用户的脾气秉性,又能够聚合集体的智慧。无论是在家里、工作场所、咖啡厅还是交通工具上,无论是在休息、等候、娱乐还是工作时,它都能够提供完美、一致的体验。

大家对推荐都满意,算法就不说了。简单易用来讲,国内的音乐APP中(虾米、QQ、百度等),只有豆瓣是打开就播放,确实简单易用。

这样的打开播放的产品定位下,使用场景就有些变化了。

##交互框架

###引导页

从App引导开始,新版FM就想让用户熟悉上下拉动的操作。

豆瓣这次竟然使用了被吐槽无数次的App引导,还蛮让人意外的。是对交互设计不自信吗?观察周围使用的人以及我自己,基本上没人会去看引导页的内容,况且下拉的操作违反直觉,更容易招惹反感,播放页面也被蒙层,我直观感受是恐惧。

登录和进入按钮被放置在引导页下方,并且位置尴尬,大约是为了让用户感受到下面还有内容,平衡了讨厌引导的用户需求(估计设计师自己也讨厌引导吧),却牺牲了美感。

splash

###上下拉

自从抽屉式导航普及开来之后,横滑展开设置成为一种默认操作。

上下拉在虾米音乐中也有被应用,但和豆瓣的不同在于:虾米入口界面不是播放页,而是搜索、我的虾米、本地音乐这样的交互界面,此时播放页从下拉上来,更像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,并且主界面的交互有很多,播放页到另一个维度是很好理解的事情。硬套生活中所讲的横向、纵向的概念也完全讲的通。

豆瓣FM的逻辑不完美在于,他的主页是播放页,选择兆赫更像是个设置,硬说他是另一个维度也没错,但是这两个的关系太平等(都只有一个),上下拉就显得违反直觉了。

而且没人看引导,反直觉的上下拉动的交互,让很多人不知所措,顶部也没有标记表明那是可以拉动的。

slide

##设计细节

slide

再重复一下,APP引导太可怕了! 我说的全是废话,因为这个版本发布后,看起来好评如潮,哎。

Blog

Opinion

Project